新金融搜索:
首页 > 银行 > 地方银行

深耕“三农”沃土 贷动产业兴旺

发布时间:2025-09-23

  武义县,地处浙江中部,呈“八山半水半分田”的地理格局,生态优良。在这片绿水青山之间,孕育着品质上乘的道地药材。白姆乡的山坳里,中药材种植大户老陈的800亩基地绿意盎然,三叶青、黄精等药材长势喜人。然而,像许多扎根土地的农户一样,扩大再生产所需的资金问题,曾一度困扰着老陈和他的乡亲们。资金的瓶颈,制约着产业升级的脚步,也牵动着当地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心。

  政策引领,中药材产业发展东风

  武义县素有种植中药材的传统,灵芝、铁皮石斛、三叶青、黄精等品种声名远播。近年来,武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产业发展,将中药材产业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特色优势产业来重点培育。县里制定了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布局、重点品种和发展目标,鼓励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推广绿色生态种植技术,并积极对接大型药企,拓展销售渠道。

  政策东风已至,但产业落地生根、发展壮大,离不开金融活水的精准灌溉。对于广大药农而言,从种植、管护到采收、加工,周期长、投入大,特别是前期土地整理、种苗采购、设施建设等环节,资金需求迫切且时效性强。传统的银行贷款流程相对复杂,抵押担保要求高,往往难以匹配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灵活性需求。破解融资难、融资慢问题,成为推动武义中药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一环。

  脚步丈量需求,产品精准对接

  民泰银行武义支行作为扎根地方的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武义县产业政策导向,主动将金融服务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大局。支行组建了专门的普惠金融服务团队,常态化开展“走村入户、深耕网格”活动,将办公地点延伸到田间地头、农户家中。

  客户经理小王的身影经常出现在各个药材基地。他踩着田埂,仔细查看药农老陈种植的三叶青长势。老陈指着有些老化的种植大棚道出了难题:“大棚老化了需要翻新改造,但手头还缺些活钱。”

  了解到老陈的需求后,小王立即现场办公。他利用携带的移动终端设备,查询基地情况,评估种植规模和预期收益,并结合民泰银行专为农户设计的“农惠通”普惠金融产品,现场为老陈测算授信额度。当天下午,一笔80万元的贷款额度就审批了下来,解决了老陈的燃眉之急。

  民泰银行的“农惠通”产品,针对农村经营主体缺乏足额抵押物的痛点,突出信用贷款方式,具有随借随还、循环使用、利率优惠等特点。客户经理向老陈解释,这笔额度就像个备用钱袋,需要时随时支取,用了才算利息,资金回笼后即可归还,最大限度地节约融资成本。这种灵活便捷的信贷模式,很好地适应了农业生产周期性的资金需求。

  金融知识进山村,赋能农户稳经营

  民泰银行武义支行的服务,并不仅限于提供贷款资金。提升农户的金融素养和现代经营能力,同样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因此,支行的客户经理在送贷上门的同时,也充当起“金融辅导员”的角色。

  在田间地头,在农家院落,利用休息间隙,工作人员会向药农们普及实用的金融知识。他们指导药农使用手机银行办理贷款申请、还款等业务,享受指尖上的便捷金融服务;提醒大家设置转账支付提醒,防范电信诈骗;建议农户将日常结算和阶段性销售收入及时归集,根据资金使用计划选择合适的存款产品或进行理财规划,增加资金收益。

  这种寓教于乐的“金融课堂”,潜移默化地帮助农户树立了更科学的资金管理观念,增强了抵御风险的能力,为药材种植产业的稳健经营增添了另一重保障。

  产业升级加速,乡村振兴添活力

  有了金融活水的有力支持,像老陈这样的种植户发展产业的底气更足了。老陈计划将贷款用于建设智能大棚,实现温湿度自动调控,预计可使药材产量和质量得到明显提升。他感慨地说,现在银行服务送到了家门口,手续简便放款快,药农们可以更安心地投入生产,甩开膀子谋发展。

  民泰银行武义支行围绕武义县的中药材、特色果蔬、乡村旅游等优势特色产业,持续优化“一户一案”的服务机制,深入了解不同经营主体的差异化需求,提供定制化的金融解决方案。截至2025年8月末,该支行累计发放的涉农贷款已超过7.48亿元,有效支持农村经营主体发展生产、扩大规模,为破解农村融资难题提供了有效的民泰方案。

  金融的支持,正在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实实在在的成效。山风拂过,三叶青的枝叶轻轻摇曳。更多的标准化种植基地得以建设,农业设施得以更新换代,产业链条得以延伸,药农的收入稳步增长。产业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持续的动力。

  下阶段,民泰银行武义支行将持续以深耕本土的责任担当和精准高效的金融服务,润泽着“三农”沃土,助力药香飘得更远,带动更多农户走上致富路,为描绘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贡献着金融力量。

来源:
作者:汪宇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