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搜索:
首页 > 银行 > 地方银行

金秋“反假”进行时,民泰银行金华分行多维织密反假货币安全网

发布时间:2025-09-29

  金融安全,是人民群众最切身的利益之一。假币作为金融领域的顽疾,不仅直接侵害群众财产安全,也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正值全国反假货币宣传月,民泰银行金华分行积极响应号召,紧扣“反假在心 共建和谐”主题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将反假知识送到百姓身边,努力织密全民反假防护网,为区域金融环境的安全稳定贡献积极力量。

  强基固本,筑牢金融防线首道闸门

  银行柜台,是拦截假币流入市场的重要关口。提升一线员工的识假辨假能力,更是履行反假职责的基础。为此,分行启动了内部强基工程针对一线柜员开展新型假币识别专项培训。培训聚焦核心防伪特征,通过人民币与外币真伪对比、典型案例深度复盘等沉浸式教学,详细解读光彩光变面额数字、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等关键防伪技术,为堵截假币筑牢银行第一道安全防线。

  深耕基层,精准破解反假盲区

  结合区域实际,各支行聚焦农村地区、老年群体、企业职工等重点领域与薄弱人群,以“进市场、入学校、访企业、驻广场”的多样化形式,将专业反假知识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用得上的“护身技能”,为金秋消费市场筑牢金融安全屏障。

  清晨的古山镇菜市场,人声鼎沸,现金交易频繁。民泰银行古山支行的宣传小队早早来到这里,将反假课堂直接设在了蔬果摊位旁。他们没有使用晦涩的专业术语,而是操着当地方言,结合摊主们每天经手大量现金的特点,耐心讲解假币的危害和识别技巧。“阿姨,您看,真币这个位置摸上去是有明显凹凸感的,假币通常滑溜溜的。”“大叔,收钱时除了摸,还可以对着光看看水印,非常清晰。”工作人员利用推广“零钱包”兑换服务的契机,一边解答着“收到假币怎么办”、“残损币如何兑换”等实际问题,一边手把手地教大家通过“一看、二摸、三测”的方法辨别真伪。

  守护“一老一小”的金融安全,意义深远。民泰银行横店支行走进校园,开展“反假小课堂”。工作人员利用生动的动画短片、有趣的防伪小实验,激发起孩子们了解人民币知识的兴趣。孩子们在寓教于乐中,初步建立起爱护人民币和防范假币的意识,真正实现了“反假货币从娃娃抓起”。武义县湖畔社区广场,民泰银行武义支行搭建的宣传展台前围满了老年人。工作人员手持真币和放大镜,结合图谱,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解“看水印、摸凹凸、听声音、测荧光”的实用四步法。老人们听得认真,问得仔细,还互相交流心得。

  企业职工,特别是现金发放工资较多的厂区职工,也是反假宣传的重点对象。民泰银行鞋塘支行主动走进周边厂区与代发工资企业,结合职工需求,定制宣传内容。宣传重点普及了相关金融法律法规以及误收假币后的正确处理方法。工作人员用真实的案例,揭示假币对个人和家庭的危害,提醒大家提高警惕。同时,对于职工普遍关心的“小面额人民币兑换难”、“残损币如何处理”等问题,工作人员也一一介绍了银行的兑换政策、渠道和标准,引导大家及时妥善处理不宜流通的人民币,确保工资收入“颗粒归仓”,安心消费。

  双线联动,织密全民反假网络

  除了深入基层的“点对点”精准宣传,民泰银行金华分行还充分发挥“线上+线下”联动优势,拓宽宣传覆盖面,消除宣传盲区。线下大厅里设置的反假货币宣传角,摆放着图文并茂的知识手册和折页,供客户在办理业务间隙随时取阅学习。网点工作人员也会主动进行讲解,将短暂的等待时间变为有价值的金融知识普及时刻。线上则通过朋友圈、客户服务群等渠道,定期推送假币识别技巧、常见诈骗手法预警、不宜流通人民币标准等实用信息,让反假知识触达更广泛的受众群体。

  反假货币工作,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的是持之以恒的韧劲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截至目前,民泰银行金华分行本次宣传活动已覆盖群众500余人次,成功将反假知识从“银行柜台”送到“群众身边”,不仅有效提升了群众的反假意识与辨假能力,更为营造全民参与、共同防范假币的良好社会氛围注入了金融动能。

  未来,民泰银行金华分行将继续秉持金融为民的初心,将反假货币宣传更深地融入日常金融服务之中,用更专业的素养和更贴心的服务,坚定不移地守护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为构建更加安全、和谐、稳定的金融环境持续贡献民泰力量。

来源:民泰银行金华分行
作者:陈珊珊、徐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