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8日,浙江民泰商业银行成都分行与成都某旅游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流动资金贷款协议,专项支持公司深度开发成都至九寨黄龙高铁旅游产品。此次合作不仅能为川西旅游市场注入汩汩金融活水,更标志着在“高铁+金融+旅游”融合发展新赛道上,金融机构与文旅企业携手共进,为暑期旅游市场注入强劲动能。
高铁贯通:文旅升级遭遇资金“卡脖子”
2024年8月成都至九寨黄龙高铁贯通,这一被誉为“川西最美高铁”的交通大动脉,彻底重塑了川西北高原的出行格局——成都至九寨的通行时间从原来的八小时以上大幅压缩至两小时以内。
随着高铁开通一周年临近,暑期预售数据格外亮眼,高铁预定量同比激增,从成都出发多趟直达车次“开票即售罄”旅游市场热度飙升,成都某旅游有限公司早早锁定近2000个高铁团订单,却被100万元备货资金“绊住脚”——这笔钱要用于高铁接驳服务、景区资源预付等关键环节。
“从与高铁部门协调票务合作,道联合沿线景区开发联票产品,从升级导游服务团队技能,到搭建‘线上预定+线下管家’服务体系……每一步都得砸钱。但传统抵押贷款模式对我们这种轻资产的文旅企业并不友好。”公司负责人李女士坦言困境。
金融赋能:懂行的金融才是“及时雨”
面对企业困境,浙江民泰商业银行成都分行主动出击,迅速组建大丰支行专项服务团队深入调研。深度沿线景区、住宿点、特色产业基地调研。业务团队调研后清晰认知,这段高铁不只是交通线,更是带动沿线群众增收的“经济生命线”。成都分行随即制定个性化金融服务方案,以三大创新举措精准破局:
一是贴合周期,弹性还款“松绑”现金流。大丰支行根据旅游业淡旺季特性,将贷款到期日科学设为次年4月,完整覆盖高铁旅游全年运营周期。创新推出"暑期零还本+按季还息"机制,让企业旺季现金流不再被还款“拖累”。
二是精细投放,资金精准“滴灌”关键环节。对100万资金实施链条化管理,按业务需求分三笔精准投放:40万元专项保障高铁接驳,确保游客“高铁站-景区”无缝衔接;30万元预付景区酒店资源,锁定旺季充足房源;30万元用于旅游宣传,借短视频、平台直播推广“高铁直达+藏羌文化沉浸”产品,让每一分钱都砸在经营“刀刃”上。
三是创新增信,订单变“信用”破担保困局。打破传统抵押思维,以去哪儿、携程、同程等平台确认的高铁团预收账款为增信依据,把“未来订单”转化为“现实信用”,为轻资产旅游企业开辟融资新路径,让“无抵押难贷款”成为历史。
困局得破:7天解决"暑期备货焦虑"
“民泰的支持,让我们终于敢‘放手一搏’。”公司负责人李女士感慨道。往年暑期前,资金周转难题能把团队“熬”几个通宵,而今年从申请到放款仅用了7天,30辆接驳车、10名双语导游提前半个月就到位了,彻底解了“燃眉急”。
资金到位后,公司不仅补上酒店资源预付的缺口,更底气十足地推出“高铁直达+藏羌文化徒步”创新线路。游客乘高铁抵达,由熟稔当地风俗的向导带队,在黄龙景区体验转经祈福,在九寨沟畔学唱羌歌,夜晚入住品质酒店,一路“解锁”川西文化密码。“现在每天接到近200多个咨询,游客就冲‘高铁快旅+文化深体验’下单,省心又有沉浸感,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李女士笑着说。
以点带面,激活全域共富“生态圈”
这笔资金的价值,远不止解企业之困。借助金融“东风”,公司联动九寨沟、黄龙、熊猫基地等20余个景区、50余家高端酒店、15家餐饮以及2家文创企业,打包推出“高铁直达+景区联票+品质住宿+文化体验”的一站式旅游产品,预计暑期接待能力将提突破10000人次,合作的酒店入住率飙升35%,小金苹果、茂县李子、康定仙桃等当地应季农产品,经旅游公司“搭桥”成热门伴手礼,当地农文旅产业“串珠成链”,共富图景加速铺展。
这个暑期,一列列满载游客的高铁穿梭川西美景,没人会想到,一笔100万元的贷款正以另一种方式串联起美好:它让接驳车平稳运转,让酒店客房“住满期待”,更让金融的活水流淌山水之间。当金融的“绣花针”精准缝合高铁速度与文化的厚度、乡村振兴与生态旅游,川西这条共富之路正越走越宽、越走越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