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搜索:
首页 > 银行 > 地方银行

民泰银行衢州分行:以金融温度赋能老龄化服务 护航老年客群资产安全

发布时间:2025-08-08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如何为老年群体提供更贴心、更安全的金融服务,成为银行业的重要课题。浙江民泰商业银行衢州分行通过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举措,让老年客户在金融服务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温暖。

  适老化改造

  从“减法”到“加法”

  “阿姨,您今天的血压比上周高了,记得按时吃药。”8点30,民泰银行衢州衢化支行营业厅刚开门,72岁的刘阿姨就已轻车熟路地进入“颐享服务区”,她把手臂伸进一台白色康养仪,30秒后,心率、血氧、血压等6项指标出现在屏幕上。营业经理杨艳打印好报告,顺手在背面写下用药提醒。该网点改造后,引进了一台“康养仪”,客户在等待办理业务的间隙,可免费享受血压、心率等基础健康检测等服务。

  “我们先把‘障碍’拆掉,再把‘服务’加进去。”民泰银行衢州分行副行长杨丰丰介绍,适老化改造不搞“花架子”,每一项都源自老年客户的真实需求。从老花镜、放大镜、急救药箱到爱心专座,从冬天的姜枣温茶到三伏天的解暑凉茶,看似细微的改变,实则凝聚着对老年群体需求的深度洞察——通过硬件设施的适老化升级,消除老年客户走进银行的心理障碍,让金融服务更有温度。

  厅堂到社区

  用衢州话讲明白“高息”背后的陷阱

  “叔叔阿姨,3%以上的保本理财,现在真没有!”每周四下午,民泰银行衢州分行营业大厅的“银发茶歇”准时开讲。理财经理用衢州方言拆解案例:假冒“养老项目”如何先用鸡蛋、大米“钓鱼”,再诱导转账。30分钟的沙龙,老人们听得津津有味,临走还带走一张“大字版”防骗口诀。

  “阿姨,您这芹菜新鲜,顺便听听怎么守住养老钱呗!”在柯城区府山街道养老集市,民泰银行衢州分行的“红马甲”支起小桌板,把反诈宣传册放入老年客户的菜篮子。通过组建“金融知识宣讲团”,宣讲员进社区、走街道,向老年客户普及理财、防诈,教他们辨识假币。工作人员还现场演示“冒充公检法”“保健品诈骗”等常见骗局的识别技巧。在“厅堂+社区”双阵地教育模式下,今年以来,该行已开展联合街道、社区开展“银铃课堂”40余场,覆盖老年人1200余人次,将金融知识送到家门口,让老年人也能明明白白理财、安安心心养老

  警银协作

  建立反诈最后一道闸

  “能帮帮我吗?我要转账!”日前,一位50多岁的张阿姨急匆匆走进民泰银行衢州衢江支行营业大厅,询问能否从自己的其他银行账户里转账30万元至“浙江某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柜员意识到这极有可能是一起非法集资诈骗案件,立即启动“1分钟核查”:系统预警、电话核实、派出所联动。最终确认这是一起以虚假投资或者夸大项目为幌子,以保本、高收益、低门槛为诱饵,向不特定对像募集资金的陷阱。张阿姨紧紧攥住民警的手:“谢谢你们点醒我,差一点把养老钱打过去了。”

  这样的案例并非个例。据统计,今年以来,民泰银行衢州分行已成功拦截5起涉嫌诈骗的资金取款,涉及金额一百万多万元。这背后,是该行与公安机关建立的紧密联动机制,以及员工们高度的责任心。他们还建立了“可疑交易”快速响应机制,确保第一时间发现并处置风险。

  贴心服务

  员工从“会操作”到“懂老人”​

  “姑娘,这个机器怎么操作啊?”在民泰银行衢州分行的营业大厅里,68岁的王大爷指着自助存取款机,有些不好意思地问道。业务主办宋丹立即放下手头的工作,一步步指导老人完成操作。

  针对部分老年客户不熟悉智能设备的情况,该行在每个网点都配备了“金融服务专员”,为老人提供一对一指导。“老年人不是‘数字难民’,而是‘慢热型客户’,有些老人手机银行都不会用,我们就手把手教到他们会为止。”宋丹说。

  “‘银发金融’不仅是优化老年群体资产配置的专业手段,更是连接民生与民心的桥梁。”民泰银行衢州分行行长冯张钦表示。在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的今天,金融服务不能一味追求“速度”,更要讲究“温度”。从适老化设施改造,到金融知识普及;从风险拦截的“硬核”举措,到厅堂服务的温情细节,都体现着该行对老年群体的特殊关怀。

作者:陈璐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