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搜索:
首页 > 期货 > 卓创资讯

中国石油化工行业产能趋势分析与十五五展望:结构优化与高质量发展路径

发布时间:2025-11-17

导语: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石油化工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正经历着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关键转型。本文基于卓创资讯主要石化产品基本面数据,结合行业发展动态和关于“十五五”规划的战略导向,深入分析产能变化趋势、结构特点及未来走向,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一、产能规模持续扩大但增速战略性放缓,行业进入结构性调整深水区

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在过去十五年间经历了显著的增长历程。根据主要石化产品产能数据可以看出,乙烯、丙烯、甲苯、二甲苯、PX、PTA等重要基础原料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其中乙烯产能从2010年的1615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5374.02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8.34%;丙烯年均复合增长率接近10%;甲苯、二甲苯、PX、PTA年均增速均超过10%。主要石化产品产能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国民经济发展带来的需求拉动和民营大型炼化项目的集中投产。


然而仔细观察数据可以发现,行业发展态势正在发生深刻转变。成品油、沥青、石油焦、甲苯、二甲苯等部分行业产能增速明显放缓。特别是传统炼油产能,在2019年增速已降至2.58%,2022-2023年随着落后产能淘汰工作的推进,炼油产能同比出现下降。这种变化趋势表明,行业整体虽仍处于扩能周期,但增长模式已经从“全面铺开”转向“有保有压”的结构性调整阶段。产能增长的驱动力也从单纯满足国内需求总量,转向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新发展模式,这与国家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宏观方向高度契合。

二、高端新材料与一体化项目成为产能扩张新引擎

在整体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以高端新材料和一体化项目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正成为行业发展的新引擎。

高端新材料和合成纤维领域的产能扩张却保持强劲势头。聚碳酸酯(PC)产能从2010年的不足50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接近380万吨,年均增速超过17%;2030年预计产能将超过520万吨,增长势头强劲。生物可降解材料、锂电隔膜、电子化学品等细分领域产能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性发展,其中生物可降解材料在2020-2029年间产能增长预计超过20倍。这些高端产品的快速发展,反映了行业正在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同时,大型一体化项目成为产能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恒力石化、浙石化、盛虹炼化等民营巨头投资的炼化一体化项目陆续投产,极大地提升了行业规模经济水平和整体竞争力。这些项目通常采用“原油-芳烃-聚酯”或“原油-烯烃-新材料”的全产业链模式,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和效益最大化。一体化项目的集中建设,也使我国石化产业布局更加优化,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渤海湾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这种发展模式不仅提高了产业集中度,也增强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三、传统产能加速退出,环保与效益双轮驱动行业优化

在高端产能快速扩张的同时,传统产能正在经历加速退出市场的阵痛期,这是政策导向与市场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产能数据看,炼油一次装置产能5年复合增长率仅为0.23%,随着落后产能淘汰,2022-2023年炼油产能同比出现下降。尽管2024年随着裕龙石化千万吨级炼化项目部分装置投产,中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出现小幅反弹,但长期收缩趋势已然确立。受“减油增化”大方向的影响,中国炼油装置结构不断调整,“增化”的同时,也在保持高质量的油品持续输出,因此,产出石脑油、高品质汽柴油组分的加氢裂化、渣油加氢等装置产能保持稳定增长。合成氨、电石、传统煤化工等高排放、高耗能产品产能自2020年起进入负增长阶段。这种结构性变化背后是环保约束强化和市场机制作用的共同结果。


从政策层面看,“双碳”目标的提出和实施对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国家通过能耗双控、排放标准提升、环境税等措施,倒逼落后产能退出。2021年发布的《石化化工重点行业严格能效约束推动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炼油、乙烯、合成氨等行业达到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超过30%。《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关于促进炼油行业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2024

来源:卓创资讯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