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10月国际油价先抑后扬,月均价下移,宏观、地缘、基本面多因素交织扰动油市。展望11月,过剩压力难消,油价仍将承压,但地缘与宏观利好短期或存支撑。
2025年10月,国际油价先抑后扬,月均价进一步下移。截至10月27日,本月美原油均价59.99美元/桶,环比下跌5.57%,同比去年同期价格下跌16.09%;Brent原油月均价63.77美元/桶,环比上月下跌5.64%,同比下跌15.33%。根据10月驱动油价变动的主要事件(图1和表1),供应过剩压力叠加中美关税风险升温利空拖累后,制裁与宏观利好接连登场,油市再度回归中长期过剩与短期利好博弈的震荡区间。


事件一:宏观-又一轮中美关税风险后的打压与缓和
2025年10月,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文表示,由于对中国出台稀土出口管制政策不满,将于2025年11月1日起对中国额外加征100%的关税,并从同一天起对所有关键软件实施出口管制。中美关税博弈风险再度升温,打压市场宏观风险偏好,美股三大股指下跌、VIX指数快速抬升、国际油价和COMEX铜期货价格下行、而国际黄金则在风险预期中延续上行态势。
从本轮美国升级对华关税风险来看,自9月底美国发布出口管制穿透性规则、10月对中国船舶征收港口费、将多家中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中国也以稀土出口管制、对美船舶征收港口费等方式反制,到特朗普高关税威胁,实质上更多在于中美重要谈判节点到来前,美方增加“筹码”的举措。一方面,中美快速脱钩难以实现,而美国经济、政治压力及美元信用体系风险也掣肘美国关税行为;另一方面,4月“对等关税”的经验记忆使得市场仍有“TACO”交易预期。由此,市场风险情绪消化后,风险资产反弹回升,但原油受过剩担忧压制,修复有限。10月下旬,中美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经贸磋商,贸易风险缓和预期对油价形成支撑。
事件二:供应-欧美强化对俄制裁,实质供应影响还待时间验证
当地时间10月22日,美国财政部宣布针对俄两大石油公司Rosneft和Lukoil的新一轮制裁;同一天欧盟成员国也就第19轮对俄制裁达成一致,声明显示本轮制裁关键要素包含能源、金融、贸易、反规避等多方面措施,禁止进口俄液化天然气、新增117艘制裁船舶、扩大对俄等国金融机构交易禁令、首次将加密货币平台纳入制裁,制裁中还涉及中国实体。
此次欧美加码对俄制裁从俄石油的供需两端均有限制手段,市场对俄石油供应端受损的担忧情绪再起,给予油价反弹动力,国际油价连续两日长阳上涨,WTI抬升近5美元/桶。整体来看,10月24日后油价并未进一步上破阻力位,市场初步计价或已基本完成,制裁威胁带来的短期供应端实质扰动仍待时间验证,但中长期来看,制裁带来或更多是贸易流向的变化,实际对量的限制效应或仍有限。
事件三:库存-美炼厂开工季节性回落,原油加工需求走弱
截至10月17日当周,美国商业原油库存较9月27日当周增加627.8万桶,美国炼厂秋检使得炼厂开工率季节性回落,炼厂原油加工需求随之下滑,美国商业原油库存累库但整体表现温和。同时,10月美燃油和欧柴裂解价差均保持偏强态势,利润水平的扩张或将成为欧美炼厂结束秋检后加速复工的重要推动,从而带动后续炼厂加工需求的恢复。但是四季度原油需求整体偏弱难以给予油价有效上行提振,叠加OPEC+或持续增产,过剩担忧带来的油价下行压力难消。

[结语]复盘2025年10月,国际油价先抑后扬,月均价继续下移。基本面过剩利空叠加中美关税存升级风险打压市场宏观风险偏好,使得中上旬油价持续下行,一度挑战4月受“对等关税”冲击所致的年内最低点;而下旬地缘与宏观相继出现利好,欧美对俄制裁加码、中美马来西亚经贸磋商显缓和预期,油价反弹回升,前期破位下跌风险暂时解除,推动油价重回震荡区间。展望11月,基本面过剩压力仍将持续,短期宏观偏利好,而制裁初步情绪计价或已完成,但对欧洲某国石油出口带来的影响仍待时间验证,油价仍有下行预期,震荡偏弱运行。
(更多专业分析和数据解读敬请关注卓创资讯《国际油价情景分析报告》,我们将分别从多重情景为您提供专业方法论和原油价格预测逻辑:https://vip.sci99.com/pages/showreports.html?id=373838&hyProductId=62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