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里,数百个纱锭飞旋,细密的棉纤维在机器牵引下凝成均匀纱线。民泰银行海门支行客户经理小沈第三次走进椒江永宁村的纺织纱加工厂,年轻的返乡创业者苏安正俯身检查刚下线的32支棉纱——三年来,这样的贷前调查已成为两人默契的“成长约定”。
2022年,刚大学毕业的苏安选择回到家乡,接手父亲2013年创办的家庭纺织作坊。彼时作坊只有几台老旧设备,父亲一人勉强维持;带着新思维的苏安很快拿下洪家轻纺市场的订单,却在采购新疆长绒棉时遭遇“资金壁垒”:“优质原料是品质的底气,但大宗采购的流动资金缺口,差点让订单泡汤。”
在一次民泰银行海门支行常态化的“进村入居”的金融服务中,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苏安向小沈吐露困境,没想到,次日海门支行客户经理小沈就带着团队上门:核验订单合同、分析水电数据波动、评估纱线成品率与工人熟练度——这家小厂“条干均匀、毛羽少”的产品口碑,和苏安作为返乡青年的创业潜力,让50万元贷款在数日内落地。更贴合需求的是,小沈针对其“短频急”的用款特点,推荐了自助贷款模式:“像个随取随用的资金蓄水池,精准匹配了我们制造业的周转节奏。”
三年间,这笔“创业启动金”成了生产线的“活力引擎”:苏安父子引进新型细纱机、优化工艺配比,纱线品质持续稳定,合作客户从零星几家拓展到二十余家,年销售额大幅增长。“很多人问我为啥返乡接班,”苏安摸着飞旋的纱锭,语气坚定,“看着自家产出的优质纱线打开市场,这种成就感无可替代——而民泰银行,是我返乡创业路上最可靠的‘助跑者’。”
在这个飘着棉絮的车间里,飞旋的纱锭不仅织就着纱线,更织着新青年返乡创业的梦想,也写着金融机构与新青年携手、共赴高质量发展的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