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搜索:
首页 > 银行 > 银行要闻

建行研修中心井冈山党性教育研修院党支部:追寻红色足迹,传承抗战精神,感悟清廉风范

发布时间:2025-09-28

       秋日的赣鄱大地,天高云淡,风清气朗。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进一步筑牢党员干部廉洁从业思想防线,2025年9月27日,建行研修中心井冈山党性教育研修院党支部以“追寻红色足迹,传承抗战精神,感悟清廉风范”为主题,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赴江西吉安泰和县马家洲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园与浙大西迁旧址,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铭记黑暗中的坚守:在马家洲感悟铁血忠魂

       本次活动的第一站是马家洲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园。这里曾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顽固派关押、迫害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的秘密监狱,被称为“江西的渣滓洞”。

       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同志们缓缓步入革命历史陈列馆。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一件件斑驳的实物展品、一段段详实的文字资料,无声地诉说着当年革命志士们在那段黑暗岁月里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大家凝神观看,驻足沉思,被廖承志、谢育才等革命先辈在狱中坚贞不屈、坚守信仰、顽强斗争的感人事迹深深震撼。他们身在囹圄,却心向光明,组织秘密支部,坚持学习理论,与敌人斗智斗勇,展现了共产党人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

       在集中营旧址群,低矮阴暗的牢房、冰冷的刑具遗迹,让同志们对革命斗争的残酷性和先烈们的牺牲精神有了更直观的感受。研修院党员干部表示,马家洲集中营里的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怀着对革命事业和抗日救国的无限忠诚,同国民党特务进行了英勇不屈、可歌可泣的斗争。这是共产党人在国统区开展抗日斗争及进行狱中斗争的光辉一页,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怀念。

       追寻学术救国的足迹:在浙大旧址体悟清廉风范

       活动的第二站是浙江大学西迁陈列馆。抗战烽火中,浙大师生在著名气象学家、教育家竺可桢校长的率领下,怀着“教育救国、科学兴邦”的信念,辗转西迁,于1938年2月来到江西泰和坚持办学,谱写了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段传奇。

       在浙大西迁旧址,同志们参观了当年的教室、办公室旧址,了解了浙大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师生们秉持“求是”校训,严谨治学、弦歌不辍的感人历史。竺可桢校长提出的“不计利害只问是非”的科学精神,以及师生们甘于清贫、坚守岗位、知识报国的崇高品格,与当下倡导的廉洁从业、担当作为的要求高度契合。大家深刻感悟到,艰苦的环境最能磨砺人的意志,浙大西迁历史所蕴含的爱国情怀、科学精神和清廉自守的风范,是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于今日加强作风建设、涵养廉洁文化、凝聚奋进力量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深化党史学习研讨:在思想碰撞中凝聚奋进共识

       研修院党支部组织一场专题学习研讨会,集中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在《求是》杂志发表的《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奋勇前进》重要文章,以及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大家一致认为,从马家洲集中营的“铁窗烈火”到浙大西迁的“文军长征”,虽然形式不同,但都体现了中华儿女在民族危亡之际的英勇不屈与责任担当。这种伟大的抗战精神和爱国情怀,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

       有党员同志谈到:“这次活动让我对‘信仰’二字有了更具体的理解。革命先辈在生死考验面前的不变节、不动摇,就是党性最纯粹的体现。作为井冈红土地上的党员干部,我们必须把这种忠诚于党的红色基因传承下去。”还有同志结合研修院工作实际表示:“浙大西迁的历史启示我们,无论条件多么艰苦,都要坚守本职、追求卓越。我们要将感悟到的清廉风范和奋斗精神融入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开发出更具感染力的课程,引导学员锤炼党性、改进作风。”

       研修院党支部书记范春华同志在总结发言中指出,这次主题党日活动是一次深刻的党性锻炼和思想洗礼。他要求全体同志要以史为鉴,从革命历史和先辈风范中汲取精神滋养:一要永葆对党忠诚的政治本色,不断筑牢信仰之基;二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坚守廉洁自律的底线;三要强化使命担当,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成效,为建行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此次主题党日活动,通过“行走的课堂”让党史学习教育鲜活了起来,使研修院全体党员在追寻红色足迹中重温了峥嵘岁月,在感悟清廉风范中强化了纪律意识,在深入研讨交流中凝聚了思想共识。大家纷纷表示,这是一次对革命历史的深情回望,也是一次对党性初心的淬炼升华,更是一次凝聚奋进力量的生动实践。要将此次活动的收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投身到今后的工作中,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谢良明)

来源:
作者:谢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