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数字经济已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于金融机构而言,精准锚定新兴产业需求、为科创企业输送“养分”,是时代赋予金融机构的课题。浙江民泰商业银行成都分行积极响应国家战略,以创新金融服务为“扳手”,拧开科创企业成长瓶颈的“螺丝”,走出助力“中国芯”发展的探索之路。
科创“芯”星的成长烦恼
2024年,专注数字无线电基站设备的成都某科技有限公司落地成都。公司手握数字无线电阵列技术“王牌”,志在打造通用人工智能微系统解决方案,以及商业尺寸阵列芯片和模块,技术路线瞄准行业前沿,更有望填补国内相关领域技术空白,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公司创始人陈先生,虽有通信、电子、能源等多领域的深厚积累,头顶“成都市十大杰出青年”光环,还曾因企业经营获高新区奖项,却在公司起步时陷入困境。技术壁垒反而成为融资障碍——在传统信贷员眼中,这些“写在纸上的方程式”远不如厂房设备实在。
从困局到突围的关键解法
当成都某科技有限公司带着芯片技术登上路演舞台,浙江民泰商业银行锦江支行业务团队摒弃传统信贷的“老眼光”。他们洞察到:数字无线电产业的广阔蓝海,以及公司技术的独特性——既契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又在细分领域具备不可替代的竞争力。
锦江支行迅速组建“金融技术流攻坚队”,聚焦“技术独创性、团队攻坚力、市场真实需求”三个维度。一方面,业务团队向技术专家请教,判断芯片否具备突破国外专利壁垒、实现进口替代的潜力。另一方面,客户经理调研市场,分析通用人工智能微系统的应用场景,测算国产替代后的市场空间。此外,支行行长带队深度调研公司技术团队,评估其攻坚“卡脖子”技术难题的能力。
基于新的评估逻辑,锦江支行“科创贷”为公司发放了300万元贷款,LPR基准利率下浮30%,72小时极速到账。这笔贷款靠技术价值、团队能力“说话”,直接解决企业启动阶段的资金缺口,让技术研发从“图纸”走向实践。
金融赋能的链式反应
300万元注入后,成都某科技有限公司像被激活的“引擎”,化合物半导体集成电路外延片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成功研发化合物半导体晶圆芯片。清晰的技术路线和产品方案,吸引国资战略投资目光,5000万元风头资本接踵而至。
锦江支行并未当“甩手掌柜”。从融资落地到产品试产,持续输出“金融 + 服务”组合拳,协助公司规范财务管理以对接更大资本,对接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打通应用场景,梳理市场推广路径助力国产芯片被更多人“看见”。正如陈先生所说:“民泰不仅是雪中送炭的‘输血者’,更是陪着我们打‘打硬仗’的战友。”
金融服务科技的“民泰样本”
这场合作,给出浙江民泰商业银行成都分行的服务科创企业的“新解法”。从“看报表”到“看赛道”,从“放贷”到“陪跑”,一条以信贷资金为起点,贯穿研发、制造、场景、市场的数字无线电产业新生态正在加速形成,为国产技术突破提供了金融赋能的鲜活范本。
截至2025年7月末,浙江民泰商业银行成都分行已为区域内247家科技型企业提供超11亿元的信贷支持,其中近半数企业聚焦“卡脖子”技术攻关领域。当金融机构真正读懂技术语言,“中国芯”的破局之路必将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