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月,现任遵义绥阳支行个人客户经理,从业7年,累计服务客户超5000户。黔北云雾深处,群山如黛,公路蜿蜒,这位90后客户经理七年如一日地穿梭于县镇村落之间,用专业和温度成为当地最受信赖的金融顾问。先后荣获遵义分行星级客服经理称号,连续三年被评为所在支行优秀员工,2024年在遵义分行个人客户经理技能大赛中带领团队斩获“团体二等奖”、个人三等奖等荣誉。
“等她一下,她最懂我。”让客户宁愿多等30分钟的默契,已成为绥阳支行营业大厅最动人的等待。一位连续五年从邻镇专程赶来的老客户动情地说:“交给她,我很放心。这五年来,在小张这里办理的定期存款累计达280万元,从未有过一丝担忧。”新来的柜员起初不解,后来才懂得那不是依赖,是信任。这份信任的密码或许就藏在张月工位下的一摞纸杯和恒温热水壶里。每年她为客户递上热水的次数上千次,每逢季末、岁末,老客户推门而来,她总是远远笑问:“老样子?三年期?”对方点头,她便顺手递上一杯温热的水。没有机械化的营销话术,也不催促,就像田间地头熟识的乡亲,随口聊收成、问子女。那些经手过的客户,金额大小不同,但满意如一。她的客户流失率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不足0.5%,靠的不是资历,而是实打实的业绩和口碑。“她做事又快又准,交给她的事情永远放心。”一位同事这样评价。无论是复杂业务流程还是琐碎的客户咨询,张月总能高效处理,从不推诿、不拖延。
“快准狠”的硬核实力,12000张资助卡的“暗战”,高手之“高”,在于温度,亦在于硬核的专业实力。2022年10月,绥阳支行接到一项紧急任务,为县域贫困生制作并发放12000张资助卡,时间紧、任务重,许多人都感到压力巨大。经验丰富的她站了出来,主动承担信息录入工作,每天加班到深夜,不仅做得快,更做得准,错误率几乎为零,更重要的是,积极带动整个团队氛围。“看她那么拼,我们也不好意思喊累,她不仅自己做得好,还教我们如何用快捷键、如何交叉复核。”初入职的同事小王说。深山里的“信号”徒步3.2公里的守护。一个寒冷的冬天,张月驱车4个小时,沿盘山公路到偏远乡镇为40余名工人办理工资卡。到达后却发现当地没有信号,无法连接外派终端。没有犹豫,拖着沉重的设备箱,踩着泥泞山路,徒步几公里寻找信号。“工人等着发工资过年,不能让他们白等。”寒风刺骨,她坚持在冷风中完成所有业务,最终开立40张工资卡,联动开立养老金账户37户,新增信用卡16张,实现他行揽存35万元。工头后来送来锦旗说道:“张月站的地方,就是我们的‘金融服务站’。”这个找信号的人,自己成了大山里最坚实的“金融信号”。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所有的奖杯与荣誉,最终都化作百姓口中那句“等她一下”的信任与“交给她,我睡得着觉”的托付。所谓高手,从不都在庙堂之上,更是扎根于泥土中。张月没有豪言壮语,用两千五百多个日夜奔赴,走出了一条不同于都市精英的路径。那条路上,有工位前数不清的水杯,有泥泞中徒步几公里的脚印,有12000张卡片承载的希望,更有几千万元资产背后沉甸甸的信任。这条路,扎实、温暖、有人情味,手中的设备箱或许沉重,走过的山路或许泥泞,但张月心里装着的始终是山那边的乡亲。她一步一个脚印,点亮的是万家灯火,守护的是人间烟火,将金融服务的温度,真正传递到了“最后一百米”。
来源:绥阳支行
作者:刘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