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搜索:
首页 > 银行 > 银行服务

建设银行海宁支行:保护最需要保护的人——坚决阻断伸向弱势群体的诈骗黑手!

发布时间:2025-09-04
   2025年7月31日上午,建设银行海宁鹃湖支行的营业大厅里,一位特殊的客户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注意。这位客户是一名聋哑人,她手持一张建设银行的银行卡,希望办理激活业务。柜面人员接过卡片时,立刻察觉到了异常——卡片制作粗糙,正反面印刷模糊,磁条和芯片在设备上均无法读取,系统内也查询不到任何关联数据。
   凭借职业敏感,柜面人员迅速呼叫营运主管进行进一步甄别。由于客户存在听力和语言障碍,营运主管通过手机打字的方式与她沟通,逐渐还原了事情的经过:原来,这位客户是在诈骗分子的诱导下,下载了不明APP并申请了这张银行卡。卡片邮寄到后,诈骗分子要求她通过所谓的“网上激活”进行充值,因操作不熟练,她才来到实体网点寻求帮助。万幸的是,客户尚未进行5000元的充值操作,避免了微信余额的资金损失。
   考虑到事件的严重性和潜在的社会影响,网点第一时间拨打了110报警。民警到达后,营运主管详细说明了情况,协助民警完成笔录。最终,客户在民警的陪同下离开网点,假冒银行卡由网点收妥并上缴上级行处理。
   此次事件暴露出的诈骗手段具有较强的迷惑性和隐蔽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精准围猎弱势群体:锁定该群体信息获取渠道有限、金融知识相对薄弱特点。二是伪造金融工具迷惑性强:采用高仿卡版技术,普通客户肉眼难辨真伪。三是线上线下联动设局:形成“线上诱导-实体卡片-线下诈骗”的闭环,企图绕过银行线上风控系统。
   此次建设银行海宁鹃湖支行成功拦截假卡诈骗的案例,不仅体现了银行工作人员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素养,更彰显了金融机构在反诈工作中的关键作用。面对层出不穷的诈骗手段,唯有保持警惕、主动作为,凝聚银行、客户与社会的合力,才能织密反诈防护网,守护好每一位市民的“钱袋子”。
来源:
作者:张金
理财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