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享有"中国西瓜大棚之乡"美誉的温岭市箬横镇,60亩银光粼粼的钢架大棚内绿意涌动。85后种植户陈晓钱正穿梭在整齐排列的吊蔓瓜藤间,指尖轻抚着成熟的西瓜,这批采用国内领先起垄吊蔓高密度栽培技术培育的"科技瓜",即将开启当地西瓜产业的"二次革命"。
五倍密度突破 亩产效益创新高
与传统西瓜匍匐地面生长的模式不同,陈晓钱的大棚里,翠绿的瓜藤沿着吊绳垂直生长,饱满的果实悬垂半空。"每亩定植2400株,是传统栽培密度的5倍。"这位"西瓜博士"手持测糖仪介绍,通过立体空间利用、精准水肥调控和智能温光管理,不仅大幅提升土地利用率,更使西瓜糖度稳定在13度以上。目前该品种西瓜地头批发价达8元/斤,精品果零售价突破10元/斤,亩均产值预计可达传统模式的8倍。
500万重金投入 打造科技农业样本
从荷兰引进的智能环控系统实时显示棚内数据,自动喷淋装置在云端指令下精准作业,总投资超500万元的种植基地处处彰显科技含量。"这套设备能实现昼夜温差智能调节,让西瓜糖分更均匀。"陈晓钱轻点手机APP,棚顶遮阳网应声启动。作为当地首个大规模应用吊蔓技术的种植户,他已申报3项实用新型专利,其培育的"21118"西瓜因皮薄瓤脆、纤维细腻,去年在省级优质瓜果品鉴会上斩获金奖。
金融活水润沃土 银企携手育新机
在项目建设的关键期,民泰银行太平支行客户经理小谢在看到自动卷膜机、智能滴灌系统这些现代化设备方案时,立即意识到这个项目的示范价值后,综合考评为基地授信150万元用于购置自动化移栽机和物联网设备。"有了这笔资金,计划将智能管控系统覆盖率提升至90%!"陈晓钱指着新引进的轨道运输车说,数字化改造使人工成本降低40%,商品果率提高至98%。
眼下,这批"空中西瓜"进入采摘期。箬横镇农办负责人表示,该种植模式已被列入市级农业科技推广项目,未来三年计划建设500亩示范基地,带动周边农户共同书写"一颗西瓜的供给侧改革故事"。在科技与金融的双轮驱动下,这场发生在东海之滨的农业变革,正为乡村振兴注入甜蜜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