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链”金融破题记
成都秋初,街巷酒香氤氲,四川某强酒业仓库里却弥漫着焦虑——黄总盯着厂家任务指标文件,眉头紧锁:合作方应收账款迟迟未到账,外部款项却亟待结算。“若凑不齐钱完成指标,前期投入怕要打水漂。”当浙江民泰商业银行青羊支行业务团队踏入仓库时,这声轻叹,成了他们深耕川酒行业的起点。
深研行业痛点,找准金融切入点
基于对民生消费板块的持续关注,青羊支行业务团队敏锐捕捉到酒水行业的“抗周期”特性——宴席与节庆用酒需求稳定,但行业内部却存在鲜明的资金矛盾。
为摸清实情,团队展开为期半月的深度调研:走访荷花池批发市场,了解经销商“薄利多销”运营模式;深入电商产业园,追踪线上销售回款周期长达45天的现实;调研商超渠道,确认线下供货账期普遍为30天;同时发现,上游厂家坚持“先款后货”,导致中下游企业资金垫付压力巨大。此外,不少酒商存在私卡流水、财务不规范等问题,难以通过传统渠道融资。“账期错配、上游强势、融资门槛高,这‘三难’,正是我们要解的‘题’。”青羊支行团队负责人在调研笔记中写道。
用“蹲点服务”,定制“雪中送炭”方案
当青羊支行再次和公司对接时,黄总带着疑虑:“之前也接触过几家金融机构,要么嫌我们抵押不足,要么流程慢,赶不上今年的时间节点,你们真能帮上忙?”青羊支行业务团队没有多言,只是用一周“蹲点服务”打消他的疑虑:晨间跟销售跑市场,梳理应收账款进度。午后盘点仓库库存,测算资产流动性。夜晚协助财务整理经营数据,规范私卡流水记录。
一周后,青羊支行业务团队向黄总介绍了“酒商贷”专属融资方案,突破传统信贷模式,以“经营流水真实性+核心合作酒厂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历史履约无逾期记录”为核心授信逻辑,采用“组合担保+政策叠加”的方式,以企业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夫妇提供连带责任保证,降低了融资准入门槛。同时叠加知识产权质押作为“补充担保手段”,符合知识产权质押贴息政策,利率下浮了约150BP,为企业节省财务费用2万余元,从而实现“满足融资需求+节约财务费用”的双重目标。此外,公司还可根据货款回笼节奏“随借随还、按日计息”,避免资金闲置浪费。
方案确定后,支行同步启动“小微金融绿色通道”,安排专属客户经理全程跟进,协调授信审批部、风险控制部进行“并联审批”:从方案申请到180万元贷款到账,仅用3个工作日,精准赶上企业向厂家付款的关键节点。“你们是第一个把我们的烦心事当自己事办的银行!”这是来自黄总的认可。值得一提的是,黄总此后主动组建酒商交流群,向青羊支行引荐20余家同业,实现“破一单、通一片”的拓展效果。
生态立体式拓展,全服务链价值延伸
首单“破冰”后,青羊支行以某强酒业为枢纽,一是纵向延伸,从核心企业拓展至其上下游供应商、区县经销商。二是横向拓展,由郎酒代理延伸至五粮液、剑南春等多品牌合作伙伴。三是精准培育,对暂未达标客户建立“培育档案”,定期提供财务优化指导。四是周期服务,针对啤酒夏季旺储、白酒年初备货等节点,提前发送用款提醒。截至2025年8月末,青羊支行将3880万元贷款精准投放至10余家酒企,1000万元储备资金待释放。
当浙江民泰银行青羊支行把调研写进仓库、把账期写进合同、把旺季写进系统,金融就不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的标配。青羊支行用一张贷款产品清单、一条绿色审批通道、一套跟周期的服务日历,把川酒的“香气”转化为“现金流”,更把自己嵌进了产业链的每一道缝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