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搜索:
首页 > 保险 > 保险产品

警惕低利率 保险业未雨绸缪寻自救良方

发布时间:2019-11-18

  整个保险业尚沉浸在今年净利有望同比翻番的喜悦中时,一些头脑清醒者已未雨绸缪:作为利率敏感型行业,如何在全球低利率环境下,拿出针对性应对措施。

  监管与机构正携手寻找应对良方。8月以来,银保监会下调部分险种的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上限,并于近日就此对部分公司窗口指导。多位保险机构掌门人亦公开呼吁:应从负债端、资产端同时入手,有效应对长期低利率的现实挑战。

  警惕低利率之剑

  全球货币宽松潮到来,低利率长期化、普遍化趋势正在形成。“我国目前的利率水平要高于欧洲、美国、日本,但必须要未雨绸缪,加强预期管理,提前布局,早做准备,应对利率风险。”这是中国人保集团董事长缪建民近日参加某论坛期间的一番肺腑之言。

  低利率潮在全球的蔓延,已成为悬在平均负债成本相对较高的保险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从历史经验看,长期低利率对保险公司资产端、负债端都将造成影响。缪建民总结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国内保险资金近七成资产配置在固定收益领域,长期低利率将冲击甚至颠覆保险企业传统的以固定收益为主的投资信条。

  二是低利率会拉低投资收益率,增加利差损风险。我国寿险业务的负债成本总体偏高,如果市场利率长期处于低水平,不仅新增固定收益产品的收益率会下降,在风险溢价不变的情况下,权益类产品的收益率也会下降,这会导致保险企业整体投资收益率下行,保险资产投资收益率低于保险负债端的收益率,会导致利差损的产生。

  三是改变保险企业的风险偏好,放大信用风险。我国寿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精算假设一般在5%左右,如果利率出现趋势性下降,收益率假设将下调,这会影响到保险公司的新业务价值、内含价值和公司利润。

  四是在低利率周期中,投资收益率会出现趋势性下行,寿险公司将降低储蓄型、年金类产品的保单预定利率,可能会导致保险公司产品市场竞争力、客户吸引力下降。

  逆周期应对已开启

  面对低利率环境带来的风险挑战,监管部门已经开始行动。今年8月末,银保监会印发《关于完善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形成机制及调整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

  文件的核心看点在于,完善了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形成机制,同时对部分类型人身险产品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进行调整。即对2013年8月5日及以后签发的普通型养老年金或10年以上的普通型长期年金,将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上限由年复利4.025%和预定利率的小者调整为年复利3.5%和预定利率的小者。就在上周,银保监会召集13家保险公司总精算师进行窗口指导,要求部分公司从12月开始停止销售预定利率4.025%的年金险产品。

  “下发文件+窗口指导”,监管部门正从预期管理和逆周期管理的角度,引导保险公司、保险消费者形成对长期利率变化趋势的理性预期。这对防范长期利差损风险、增强保险业韧性建设,意义深远。

  多家在20多年前在“利差损风险”上栽过跟头的保险公司已开始未雨绸缪。一方面,从负债端入手逐步调整产品结构,降低保证回报的储蓄型产品的占比,增加非利率敏感的保险产品供给,优化利源结构和商业模式,增强抵御利率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尽量去找较好的投资出口,同时辅以创新手段提升资金管理水平、降低资产组合风险。

  在利率持续走低的情况下,资产负债管理工作的难度大幅提升。管好综合风险、资产风险,尽力平衡好精算、财务、业务及投资的不同要求,加强压力测试及敏感性分析、变现能力测试,以防范偿付能力、流动性等风险,亦至关重要。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来源:
作者:
理财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