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千村、访万户、道千言、尝万苦。在民泰银行开展普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道路上,总有一些人,在负重前行。
一身朴素而整洁的行服、一本泛黄却密密麻麻的笔记本,一个简单的公文包,搭上坚毅的目光,十足的精气神,这是民泰银行乡村振兴服务工作者们的集体“装扮”。他们不辞劳苦、用心服务,在乡村热土上挥洒青春汗水,书写人生华章。
今年33岁的张谢波,是民泰银行成都新津支行乡村振兴服务工作小队的队长,开展驻村工作长达8年。从最初“村里来了个陌生人”,到如今村里大多数人喊得上名字,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他自己最为清楚。
“他倒好,来了也不见外!帮着打下手。”
最是一年春好处,又闻新津梨花香。春日的新津梨花溪,抬眼望去,4万多株梨树一夜之间幻化出雪白的世界,争相绽放在山坳坳中,也绽放在梨花溪风景区农家乐望山居任老板的笑容里。
“这是我们新修的大门、就餐区、住宿区。这位是我们新来的大厨,烧得一手好鱼!”一进门,任老板就高兴地带着我们四处参观,“最近是梨花节,很多游客要来我家吃饭、住宿,我们半个月前住宿就预订满了!说起来,还是要感谢小张,当年正是因为他的支持,我们才能3天拿到贷款,迅速升级改造,赶上梨花节的景区热度啊!”
说到与任老板的相识,还要从2019年初,张谢波开始担任驻村工作小队的队长开始谈起。那时的他刚刚担起团队担子,带着小队一起跑村居、见农户,恰逢成都市新津区梨花溪风景区全面升级旅游景点,民宿与农家乐大批量改造,张谢波才与许多农家乐老板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时我们人手并不多,白天要备菜、晚上要接待,我忙得很,没有什么时间招呼小张。他倒好,来了也不见外!帮着搬羊羔、洗豌豆尖儿、打下手,等着我,直到快要打烊了我们才说上话,小伙子吃得了苦啊......”任老板边回忆边感慨。
正如任老板口中所说,张谢波其实是个不善言辞的人,开展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工作,全靠吃苦耐劳,挨家走访,用一点一滴的真诚行动帮助他人,打动他人。
“大家都不看好我,除了他!”
另一位被他的真诚打动的人,是烽火村的袁先生。
如果你在春天走进烽火村,满眼青绿,空气中弥漫着果树的花香与果子青涩的味道。袁先生是烽火村特色水果种植带头人,回忆起与张谢波的相识,袁先生不停夸赞:“张经理是真的把我当朋友在帮忙!那时候我种植无花果失败了,改种李子,大家都不看好我,除了他!不仅帮我申请了低息惠农贷款,还四处帮忙打听有种植经验的人介绍给我。如今我不仅种李子,还种蓝莓、长果桑......”经过几年的发展,袁先生的特色水果种植项目越来越大,也带动了村里的年轻人创业、老年人再就业。
“19年的夏天新津区强降雨,发了洪水,很多村子都被淹了,我的地里刚栽上李子苗。张经理主动来电问我,需不需要防洪沙袋,洪水退了还不停关心我的损失情况。”
协助农户做好防汛抗灾工作只是张谢波驻村工作的一个缩影,牢牢抓住村民最关心的事,着力解决好大家急难愁盼的问题,才是驻村工作最难、最重要的地方。
“车开不进来,只能靠走山路,他竟然跑这么远!”
龚店村位于邛崃市夹关镇东南方向,临近天台山旅游环线,白沫江贯穿全境。立足夹关镇两千多年的茶业历史,龚店村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邛崃黑茶。
张谢波与龚店村周书记的相识源于一场党建活动。“我们村离城区开车要1个小时,山路还不怎么好开,很少有银行主动上门。村里搞茶叶种植的大户倒还好,融资相对容易,小户却没什么人愿意做的。”第一次对接会上,周书记坦言,“连我也是,周转不开的时候只有借网贷,利息很高。我还知道有好几个种植户,像我一样。”
了解到龚店村地理位置的特殊情况,张谢波与驻村小队成员商量,要去龚店村做业务,更要去做服务,便立马回行申请移动作业。
“张经理全程没有让我出过门,全是上门服务,我家还在山上,车开不进来,只能靠走山路,他竟然跑这么远!”龚店村的茶叶种植户王姐说道。
在乡村振兴工作战略中,金融机构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好村民们的“勤务兵”,做好乡村振兴的“排头兵”,走好为村民们服务的“新长征”路,打通乡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是民泰银行“金融村干”们的自我要求。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在民泰银行,还有许多像张谢波一样行走在田间地头的“金融村干”,在他们的努力下,一股股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一笔笔助农资金快速到位、一个个农业产业拔地而起,无不彰显着民泰银行开展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的深远意义,也更加深刻地讲述着,乡村振兴,金融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