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搜索:
首页 > 银行 > 银行要闻

十年服务,情暖乡村

发布时间:2017-01-04

             十年,在一个人的生涯中,是一个重要的阶段。从2007年邮储银行成立迄今,已走过十年,期间有过风雨,但更多的是阳光普照、彩虹满天。有幸,我能成为邮储一员,见证着她的成长与美丽。这里,我就借此机会浅谈下邮储银行与我家乡的故事。

我的老家坐落在玉山,冰溪河畔的一座小山庄里,记忆中的风景永远是清凌凌的水伴着蓝盈盈的天,青青的山偎着纯纯的人,还有那一声不知来自何家的狗吠总是像战士的号角,不时响彻在千重山、万里河之外的游子心头。也许,和我的职业分不开吧,看事物、待人情往往会以一个邮储人的角度去观察、分析。

近年,回乡感受最大的冲击就是家乡面貌的变化,我记得读书时期的故乡虽然炊烟袅袅、百姓欢笑,但无可否认的是住宿条件不外乎用黄泥糊成的木房子,墙上总是贴着过时的江西报纸,头顶上方总是有零星的天光穿过屋瓦的罅隙,点缀着寒酸的角角落落,只有亲身经历过农村生活的人才会明白体会:这丝毫不显烂漫,一到刮风下雨,有得“忙乎”了。而最令人头疼的是唯一一条通向外界的道路竟然是坑坑洼洼的土路,白天里走过,随着轰隆隆的大卡车碾过,一下子黑发人成了白发人,白发人成了大雪人,时间久了,难免会对身体带来伤害。

幸好改革开放的春风,不久就吹到了这片原始风貌的土地上,为了让子女们过上画报上、电视里城里人般的好日子,村里的男人们纷纷告别家中老小,在一个个白露的早晨踏上远方的征途。

我的父母也不例外,父亲之前曾担任过乡里的民兵队长,好一阵风光,可是再怎么样,土里刨食这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满足不了乡民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的,于是,一个个如我父亲般年轻体壮的劳动力去了天南海北,有的甚至还辗转漂到了国外去务工。期间,路途遥远,寂寞无限,唯有每个月到邮储银行,倍感力量、希望、温馨。十年,家乡的亲人,与邮储结缘,书写着一段段难忘的故事。

这些年来,先是从邮储银行一张张绿色的汇票里寄送着血汗钱,那短短的附言陈载着无尽的思念。于是,小镇街道上独有的邮政储蓄银行像老母亲手中的针线,勾起了一条城市和乡村,天涯和海角,父亲和儿女,丈夫和妻子温暖的桥梁。这是少年的故事,也是从那时起和中国邮政储蓄结下一种血浓于水的情缘。长大后,随着银行业的蓬勃发展,科技进步突飞猛进,为了避免许多无着落的汇票产生,热心的邮政储蓄工作人员积极向广大村民推荐使用银行卡和存折业务。说实话,别小看这一张薄薄的卡片,在它的背后有写不完的感人事迹。

家乡经济发展迅速,老百姓过上舒心日子,这些都是离不开我党从建国以来时刻牢系三农的关怀啊。作为从农村中走出来的孩子,我懂得什么叫感恩;作为从小和邮政储蓄打交道的村民,我感受到服务的力量;作为走过十年岁月的邮政储蓄银行,更见证着深扎三农、服务三农的“一片冰心”。

通过和老乡们亲切交流以及个人所见所闻,当地的邮政储蓄银行已然渗透和覆盖故乡的金融服务领域,这让我深感欣喜。有时候,我在想,为什么有些客户宁愿放弃给他们带来暂时高利润的金融机构而选择我们银行?这种困惑我以为会困扰很久,这也是我在县城前台难以领悟的疑难点。直至近年来回乡,透过那些温暖友好的沟通,我才身临其境感受到一点:惟有落地的服务,才能铸就永恒的品质。

服务落地,通俗讲,就是我们银行的服务不仅硬件要上的去,软性服务也不可忽视。用时下流行的一个词汇,就是要接地气。我们银行的产品要真真实实给老百姓带来实惠,带来便利,这样老百姓才会踏踏实实,一如既往的相信我们银行、依赖我们银行。近年来,邮储银行紧紧依照党中央指导方针扎扎实实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所需,不断提供合适的产品、满足群众的需求。

问情何时浓,最是年底时。每到年底的时候,各地邮储银行,通过各式各样途径深入乡村,业务上和声誉上均取得良好效果。春节返乡,也时常可见客车里的座位布套上印刷着邮储银行的相关信息,甚感亲切;也看到穿梭在乡间小道上三轮车车体处的广而告之“存钱到邮储银行,高效又方便”字样,倍觉温馨;也看到家家户户大门上张贴着邮储银行春节赠送的对联,油然而生一种身为邮储人的自豪感;也看到聊天中村民从怀里掏出的邮储银行“马上有男人”乡情卡、大红色的活期存折和一张张印有红色邮戳的定期存单,分外觉得激动和兴奋。

十年光影,百年情怀,前者是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后者是邮储银行普惠金融、服务三农的务实之举。两者是相互联系和不断发展的关系,经济好了,服务好了,产品多了,老百姓收益高了,邮储银行的品牌和战斗力自然而然就提上去了。

十年服务,情暖乡村。你听,邮储银行的号角声高高地响亮在神州大地的每一寸农村的土地上;你看,邮储人的真诚服务,源源不断赢来淳朴村民会心的微笑、大大的点赞。

范全东

来源:邮储银行铅山县支行
作者:范全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