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搜索:
首页 > 期货 > 卓创资讯

“反内卷”叠加老旧产能摸底,能化行业或在分化中加速转型

发布时间:2025-07-30

导语:2025年7月以来,能化市场在“反内卷”与老旧产能摸底双重政策影响下,呈现出复杂多变格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为行业供给侧改革定下基调。随后,湖南省工业信息厅摸底石化行业老旧装置,引发市场广泛关注。一系列政策密集出台,旨在重塑能化行业竞争生态,从根源上解决产能过剩与低价竞争等顽疾,推动产业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炼油行业:供给侧改革加速,产能结构深度调整

近期中央密集出台的“反内卷”政策与老旧产能摸底行动,正在加速炼油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系列政策的核心逻辑是通过强制淘汰低效产能、收紧新增项目审批和强化全链条监管,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

2025上半年,中国炼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9.86亿吨/年(新增镇海1100万吨/年,大榭600万吨/年,裕龙1000万吨/年),接近10亿吨的政策上限。政策明确要求淘汰200万吨/年以下常减压装置及运行超20年的老旧装置,地炼企业首当其冲,尤其是小微型地炼普遍存在安全风险高、能耗超标、环保不达标等问题,将被列入优先退出名单。从数据来看,运行20年的2005及以前的装置占比31.8%,200万吨及以下的装置占比6.37%。

“反内卷”政策正彻底重构炼油行业生态,短期通过强制淘汰与成本约束倒逼落后产能出清,中期依托产能置换与技术创新推动高端化转型,长期在全球产能再平衡中占据竞争优势。这一过程中,具备规模效应、化工转型能力及技术优势的头部企业将成为最大受益者,行业从“内卷式竞争”迈入“高效集约”的新阶段。

甲醇及下游产品:产业升级进行时,政策直接影响有限

综合来看,“反内卷”+老旧产能摸底事件对甲醇及部分下游产品的直接影响有限。一方面,部分老旧装置处于长期停车状态,或在在产装置中占比较小,对市场实际性影响较小;另一方面,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张,多数产品已完成了产能新增、置换或升级。

截至2025年7月份,国内甲醇产能已经超过1亿吨,其中90%以上的装置都是2005年之后投产,部分老旧装置处于长期停车状态,长期停车产能在1000万吨附近。目前实际在产的装置基本都在20年之内,甲醇行业近年来发展增速放缓,尤其是近五年来,整体处于理论亏损状态,因此新增及扩产装置较少。

中国醋酸行业当前在产产能约1326万吨,且未来已知仍有近1000万吨的拟在建计划。伴随近年来醋酸部分老旧设备的淘汰和升级改造,20年以上的装置占比已极少。本次“反内卷”事件对大宗化工品整体带来利多的气氛支撑,旧产能淘汰的预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业者的看多心态,但目前作用在醋酸行业需求上的表现并不明显,对醋酸行业的直接影响暂时有限。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底,甲醛行业产能在3803万吨。甲醛行业整体处于产能过剩的局面,高产能、低开工模式长期存在,部分规模化、规范化程度不高的小装置已长期处于停车状态。且2019年及以后行业入园化进程逐步推进,产能进一步扩张,多数装置已进行产能置换。由于“反内卷”、化工行业老旧装置摸底尚无明确性的政策推进,市场暂无明显反馈,预计对甲醛行业影响有限。

乙二醇:市场化产能出清成效初显,政策影响相对有限

2025年7月,工信部推动重点行业调结构、优供给、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公布,商品市场对于“去产能”的预期显著增强,乙二醇行业受宏观层面市场情绪的影响逐步提升。

中国乙二醇行业起步于20世纪80-90年代,如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国与消费国。截至2025年7月,中国乙二醇行业总产能已攀升至3074.2万吨。从装置运行数据来看,投产年限在20年以上的仅有123.2万吨,占行业总产能的4.01%,且其中多数装置处于长停状态或已转产环氧乙烷。因此,从实际情况来看,市场预期的产能优化对乙二醇市场供应端的实际影响相对较小,目前更多的是对市场情绪产生扰动。

在本轮扩产周期中,乙二醇行业经历了产能的高速扩张。自2020年起,四年间总产能由2019年的1076.2万吨大幅提升至2023年底的2877.2万吨,产能增幅高达167.35%。然而,需求端增速的多次放缓导致供需结构严重错配,行业竞争异常激烈。在此背景下,乙二醇行业通过市场化方式启动了产能出清进程。近年来,行业由盈利逐步转向亏损,部分高成本装置,如早期投产的单套规模较小的合成气制乙二醇装置,多数已处于长停阶段。同时,自2024年开始,新增产能投放速度明显放缓,2024年全年仅有中化学内蒙古一套30万吨装置投产,2025年至今仅有四川正达凯一套60万吨装置投产。随着供应端增量压力的减少,存量装置通过减停产、转产等方式进行配置优化,行业价格及利润逐步修复,开工负荷也得到一定改善。

酚酮行业:产能扩张遇阻,供应端面临长期优化

截至2025年7月,国内酚酮装置产能已超千万吨,苯酚产能达625万吨,丙酮产能达382万吨,其中由于燕山石化26万吨/年及吉林石化15万吨/年的酚酮装置后续无开车计划,故自2025年6月份从酚酮产能中剔除。由于近年酚酮产能处于急速扩张周期,特别是2023年,国内酚酮产能增速达51%附近,但下游整体扩张速度缓于上游,导致酚酮行业供应存压,部分酚酮装置处于长周期停车状态,除前面提到的燕山石化及吉林石化这三套酚酮装置外,另外,中海壳牌、惠州忠信一期以及高桥石化的酚酮装置目前也是处于长周期停车状态。目前酚酮装置超20年的占比仅在6%,且多是小于30万吨/年的装置,除蓝星哈尔滨酚酮装置仍正常运行外,这些老旧产能目前多处于停车状态。2025年下半年,仍有多套酚酮装置存投产计划,苯酚新增产能预计达84万吨/年,丙酮新增产能预计达51万吨/年,这无疑会进一步加剧市场的供应压力,面对政策性“反内卷”调整,酚酮行业或将进入长周期供应端优化调整阶段。

双酚A:产能扩张下竞争加剧,“反内卷”影响有限

近期石化化工业老旧装置摸底评估(征求意见稿)成为市场关注热点,就中国双酚A行业而言,截止到2025年7月,尚无涉及20 年以上装置产能。早年装置投产主要集中在2008-2015年期间,同时行业在近五年迎来了新一轮的投产高峰期。根据卓创资讯数据显示,过去5年中国双酚A产能复合增长率高达27%左右。然而,伴随产能的急剧扩张,行业竞争加剧,盈利水平也出现显著下降。

从当前行业运行情况来看,企业主要通过调整装置负荷来应对供应过剩问题,而实质性产能关停计划并不多,因此“反内卷”对于双酚A行业影响较为有限。展望2026年,虽然双酚A行业产能扩张将进入缓冲期,暂无新增装置投产计划,但行业供需格局仍将维持宽松态势,市场将延续去产能消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行业竞争或将进一步聚焦于成本控制与技术升级,具备规模优势、技术领先及产业链一体化的企业更能抵御市场波动,实现稳健发展。

PC行业来看,“反内卷”政策影响较小。随着技术壁垒的突破,2017-2019年为PC集中扩产期,近两年 PC 市场供需矛盾逐渐凸显,行业竞争日渐加剧。据卓创资讯统计,目前 PC 装置投产超过20年的装置产能仅占全国总产能的1.28%左右,占比相对较小。叠加目前下游处于需求淡季,市场新单成交气氛平淡,而 PC 行业开工维持在七成以上,市场供应偏多,近期PC市场小幅走低。

MMA:产能过剩,供给结构优化迫在眉睫

截至2025年6月底,中国MMA总产能277万吨,较2015年增长295.71%。2025年下半年-2029年,中国拟在建的MMA产能涉及200.5万吨,其中2025年下半年预计淘汰5万吨产能,在产企业中20年以上装置占比仅3.25%。MMA属于偏中下游端产品,前期因MMA行业产能集中投产,2022-2024年产能利用率维持在53%-59%,产能已经明显过剩,进入2025年供过于求的压力上升后,行业盈利压力明显增强,供给结构亟待优化。

光伏玻璃:产能出清进行时,供需关系有望修复

近年来,随着光伏事业发展,光伏玻璃产能快速扩张。2020年末国内在产光伏玻璃日熔量合计29540吨/日,至2024年末已增加至92490吨/日。受需求增速放缓影响,供过于求加剧。进入2025年,玻璃行业持续处于亏损状态,叠加反内卷提振,产能陆续出清。截止目前,国内已冷修窑炉17座,合计日熔量13850吨/日。涉及企业包括信义、福莱特等头部企业,未来产能有进一步下降预期。已冷修的产能多数为2020年以后投建的单体大窑炉,几乎没有20-30年使用周期的产能。虽近期多数窑炉冷修后暂无复产推进动作,但理论上七成左右具备复产价值。

在新能源占比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尽管光伏市场存在阶段性迟滞,但长期发展空间依然广阔。“反内卷”政策下的产能出清,为未来市场供需关系的修复及良性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过剩产能的逐步退出,市场供需将逐渐趋于平衡,产品价格有望企稳回升,企业盈利空间也将得到改善。同时,这也将促使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与性能,推动光伏玻璃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多晶硅:消息面扰动频繁,“反内卷”影响仍有待观望

近期多晶硅因产能收储、成本限价等传言频繁扰动市场,期货价格快速反弹至上市以来高点,现货成交虽平淡但重心逐步上移。不过其基本面仍承压,库存及供应压力较大,需求预期偏弱,后续行情需观望政策落地情况。

多晶硅市场自2022年末起供过于求,价格步入下滑通道。2023年末价格较2022年高点跌超80%,2024年续跌超34%,2025年7月创32元/公斤新低后受消息刺激反弹。政策面“反内卷”信号明确,如中央财经委会议要求治理低价竞争,工信部座谈会聚焦光伏行业乱象,但现货涨价传导缓慢,上下游分歧仍存。

成本端,多晶硅参考成本约40680元/吨,近一年价格长期低于成本,行业开工率仅三至四成,库存达40万吨。虽短期期货受情绪推动上涨,但基本面支撑薄弱,需求增长乏力,库存消化缓慢,“反内卷” 政策实际影响仍需进一步观察。

综上,“反内卷”与老旧产能摸底政策下,能化各领域呈现分化态势。炼油行业加速供给侧改革,头部企业优势凸显;甲醇及下游、乙二醇等受政策直接影响有限,依赖市场化调整;酚酮、MMA等面临长期过剩,需优化供给结构;双酚A、PC行业政策影响较小,竞争聚焦自身调整;光伏玻璃产能出清推动供需修复;多晶硅受消息面扰动,政策实效待观察。整体而言,政策正推动行业从“内卷竞争”向“提质增效”转型,助力产业健康发展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

来源:卓创资讯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