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搜索:
首页 > 银行 > 地方银行

建设银行东营分行营业部:黄河路支行消保案例——防范电信诈骗风险 保护客户的“钱袋子”

发布时间:2022-03-08

  一、案情简介

  临近下班,一位女士拿着手机急匆匆赶到建设银行黄河路支行,找到大堂经理请求帮助。这位客户姓张,当天上午接到1068开头的号码发来的短信,声称客户可以申请15万元的备用金,三年内随用随还,回复1可快速办理。于是张女士就从手机上按照提示进行了操作,申请贷款15万元,由于平台提示银行卡账户信息错误无法收到资金,于是想请大堂经理帮助解决。

  二、处理过程及结果

  大堂经理通过查看客户信息,马上判断这是盗用建行名称发送的诈骗短信,于是告诉客户这个操作不能再进行,并帮助客户立即修改了银行卡密码和手机银行登录密码。大堂经理提醒张女士:建行客户服务电话为95533,她所收到的短信明显为诈骗短信,以后遇到此种信息不能相信,更不要点击链接,有业务需求可以来建行网点当面咨询,千万要注意资金安全,避免上当受骗。遇到这种情况后,一定不要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以免造成损失。这么多年的血汗钱差点付之一炬,客户惊出一身冷汗,对大堂经理的服务连连称赞。

  三、法律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所有的金融机构以及特定非金融机构在与自然人建立业务联系、销售金融产品和提供金融服务的过程中获取、产生的所有个人信息都属于个人金融信息。具体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切勿把自己的身份证件、银行卡等转借他人使用。

  2.在日常生活中切勿向他人透露个人金融信息、财产状况等基本信息,也不要随意在网络上留下个人金融信息。

  3.尽量亲自办理金融业务,切勿委托不熟悉的人或中介代办,谨防个人信息被盗。

  4.提供个人身份证件复印件办理各类业务时,应在复印件上注明使用用途,以防身份证复印件被移作他用。

  5.不要随意丢弃签购单、取款凭条等,对写错、作废的金融业务单据,应撕碎或用碎纸机及时销毁,不可随意丢弃,以防不法分子捡拾后查看、抄录、破译个人金融信息。

  6.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号码,手机短信和邮件。警惕向您询问个人金融信息的电话及电子邮件,在任何情况下,法院、警方都不会要求您告知银行账户、卡号、密码或向来历不明的账户转账,如遇到此类情况,应予以拒绝,必要时立即报警。

  7.不在微博、群聊中透露个人信息。通过微博、微信、贴吧、论坛和熟人互动时,不要轻易说出姓名、银行卡、身份证、工作单位、等真实信息。这些信息有可能会被不法分子利用,很多网上伪装身份实施的诈骗,都是利用了这些地方泄露的信息。

  四、案例启示

  1.要注重保护个人敏感金融信息,不向他人透漏个人信息、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等。疫情当前,消费者应当保持冷静,遇到索要个人信息、短信验证码或银行卡密码等情况,切勿盲目听信,不向他人透漏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等个人敏感金融信息。

  2.在涉及银行卡转账、汇款操作时要提高警惕,安全用卡。受疫情防控影响,在收到“退改签”类的信息后,消费者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通过相关企业或部门公布的官方渠道查询确认,切勿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使用不明来源的无线网络,谨防个人重要信息遭到窃取。

来源:建设银行东营分行营业部
作者:张群